是青铜瓷器吗?”
包拯抿嘴一笑,看了看萤雪,“聪明,青铜瓷灯是皇亲贵胄所用,寻常人家一般是用不了的,可是那个茶肆,竟然光明正大地用了,而且还有两盏,据店主说,是两位社头送的。”包拯说到此处,看向何小徽和龚海。
二人微微点了点头,并没有否定的意思。
“既然是皇亲贵胄所用,大同村的人据我所知都是百姓或商贾,也因与朝廷没有关联才能奉命自成一派。既然不能得,这些青铜灯来的来源,便只能是自产。”
“那么大同村为何要把冶炼兵器的重要原材料,用作石像粘连以及油灯制作?一种可能,是因为富余的多了,大同村的人便做了他用。第二种可能,便是有完全能替代这种珍贵材料的东西,来冶炼兵器。我相信,这也正是杨忠郎大人不便明说的秘密吧?”
杨维德听包拯说到此,突然招手唤来了一旁站立的知淮,让他离开了重明阁。
“看来,我们就是想瞒着诸位,也是万万不能了啊,包公子,真不愧是大宋第一人。”杨维德脸上生歉,鼻翼两边不觉已生出了颗颗汗珠子。
“那些多了的铜铁石块,从何而来,我推测,应该是乡兵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挖掘出来剩余的,这才有了村口那两樽高达十丈的石像。”包拯说完话,看了一眼公孙策。
公孙策明白包拯的意思,随即从展昭后背取下那把尚方宝剑。
“这是庭风带来的尚方宝剑。”公孙策话音刚落,杨维德和何小徽以及龚海、知淮,都急忙起身俯首。
“西夏的炼铁技术最为高超,但是我大宋还尚不能窥得其中奥妙,这种镔铁,更是举世难寻,坚硬不腐,锋利轻巧。可是咱们大同村,身负冶炼重任,如今却把才出土的铜铁石用作雕塑和油灯之用,我想,诸位定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吧?”公孙策目光灼灼地看向杨维德。
杨维德长叹一声,“大人英明,既如此,就请诸位随在下去白泽阁一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