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苏涵会和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他计划和苏涵生孩子的时候,也没有想过儿子会在这样一个地方长大。他想起他的父母在他上大学、找工作和买房子时的慷慨解囊。何征的父母给何征付出了很多。而现在他也有了儿子。别说以后给儿子买房子了,他和苏涵自己的房子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进去。难道得等孩子大学毕业,等他们都退休了都老了才能搬回去吗?他这一家之主当得也太失败了吧。
何征以前想过等日子稳定下来了也能够回馈一下父母。父母就他一个儿子,他也应该尽孝才对。现在这种情况虽然住不到一块儿,但逢年过节给家里点儿钱倒是应该的。但是何征除了没结婚的时候给过父母两次钱,结婚之后就再没有给过,自己根本都不够花。倒是父母时不时地给他一些钱,让他能够缓解一下经济压力。他不想再要父母的钱了,但父母一直说是给孩子的,也就那么含糊地收下了。但是当何征用到父母给的钱时,他的心里满是羞耻。以现在的趋势,他不知道父母要等到多久才能花上何征赚的钱,才可以享享清福而不用那么省吃俭用地算计着过日子。这也是他为人子的失败吧。
何征的买车计划也是遥遥无期。何征在苏涵怀孕的时候就去报名学车,低声下气地被教练数落了那么多天,好不容易考下了车本,却不能促进任何买车的计划。他们现在的存款越来越少,根本不可能再负担一辆车的开销。而且他们现在住的地方也没有停车位,就算是有钱把车弄回来都是个累赘。何征的同事当中,家里买车的越来越多。汽车已经不像他上大学和刚毕业那会儿是少数人手中的资产了。七八年的光景过去,北京的家庭汽车持有量直线上升,想要获得买车的权利都得靠摇奖。眼见着自己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一个个都买了车,何征的心里也很着急。倒不是想去攀比,但孩子小的时候有车的确会方便很多。眼见儿子过了两周岁,上幼儿园这个事儿马上就要被提上日程,如果没有汽车接送,很难去得上苏涵想去的那几家幼儿园。何征无法想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或是苏涵,在每天的早高峰和晚高峰里带着孩子挤公交车和挤地铁才能到达幼儿园的场景。那么多的人,不把大人挤坏了就不错,带着那么小的孩子也太不靠谱了吧。
何征感觉到自己正被现实的海浪无情地给拍在了沙滩上。他不知道如何才能爬起来。他想努力,却没有努力的方向。
3
自从苏涵休完产假再回去上班,和同事林姐的关系越来越好。在苏涵没有同何征结婚之前,她和另外两个单身的女同事相处得比较好,她们总叫着苏涵一块吃饭,也聊得来。她们几个的年纪差不多,聊的都是美剧,电影,穿衣搭配之类的内容。但随着苏涵的闪婚,怀孕还有生小孩,苏涵与这两个女同事的交流越来越少,再也谈不到一块儿去了。倒是和林姐,有了很多共同的话题。
林姐比苏涵大五岁,家里是北京的。她在北京长大,但选择了去武汉念大学,毕业之后又回了北京。苏涵问过林姐北京的大学这么多为什么不在本地选个大学念,林姐说她父母都比较传统,管得严,必须得去外地才能获得解放。林姐也有一个儿子,已经上小学,她父母帮着给接送。在苏涵看来,林姐的日子已经熬出头了,现在过渡到比较舒心的状态了。
但是林姐不这么认为,她对苏涵说,“小孩儿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麻烦,总是不会消停的。你看我儿子他们班老师开了微信群,发表什么讲话都得盯着。学习也是个重点项目,家长心气儿高的,光是在小孩儿作业、成绩和辅导班上面就得下很多功夫。”
“照你这么说,生了小孩儿之后这日子还没盼头啦,”苏涵叹了口气,“我正盼着小孩儿上幼儿园呢,觉得那时候一定会轻松很多,上了小学对我的依赖就会更少了。我还想,就算是上辅导班,也不用像现在这么看着,接送一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