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A(3 / 14)

走过三十 枫叶依旧飘飘 19250 字 2020-09-17

。大四的毕业设计可以简单做做,拿到学分就可以早点过去修语言了。班长和苏涵这两天也开始互相避开对方,再没有一起共同出入。

何征觉得自己的机会又回来了。

3

苏涵出生在云南省安宁市,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城。

苏涵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从她小时候就开始经营茶叶生意,家境殷实。她自小在大人们的眼里一直性格温顺,念书不用操心,从小学到中学,都是班上的佼佼者,用现在的流行说法就是邻居家的孩子。但在九十年代像安宁这样的小城,在苏涵开始上学的时候,还不流行用邻居家孩子这一概念来说事儿,所以苏涵的成长也就像大多数那个年代的小孩子一样,没有被过多的关注和监管,每天真的是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写作业一起玩耍,不给大人添太多麻烦也同时不被大人添太多麻烦。

对苏涵来说,平静的生活在她初二的时候被打破了。她的妈妈遭遇车祸,突然离世。苏涵和他父亲面对这沉重的打击,不得不开始接受新的生活模式。父亲一个人要操心以前两个人共同经营的生意,经常很忙,再加上2000年后全民经商热的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生意人出现在同一市场之中。僧多粥少的竞争很多时候都是对良心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苏涵家的茶叶生意每况愈下,只够勉强维持生计了。苏涵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学做饭整理屋子和操持各种家务,和父亲一起面对生活的考验。不过好在父亲的性格在苏涵看来一直都很乐观和坚强,这让她在没有母亲的岁月里心中也还是有了一份坚实的依靠。苏涵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本想考一个离家近的大学,但父亲鼓励她在年轻的时候要多闯荡,心胸才会容易宽广。父亲一直都对她说,“年轻的时候就是要多尝试,不要怕失败,这是积累经验的大好时光。还有,家里的积蓄足够你念书的,早就给你准备好了。”

苏涵于是就考到北京念大学。二年级的时候班长追求她。班长家在北京,经常给她带好吃的,两人慢慢熟悉起来。在苏涵的眼里,班长是一个看起来有追求、生活态度积极的人。他不仅组织班级的集体活动,还在学生会任职,经常是一副忙里忙外的样子,指挥着这指挥着那。令苏涵印象比较深的是班长代表系里去参加学校的辩论赛,表现很出色。他在台上看起来一点儿也不紧张,是那么的胸有成竹。苏涵不敢想象自己如果站到台上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形。和班长总是一副雄心壮志的样子相比,她对未来一直没什么计划,也没什么方向。高考选专业的时候凭着自己的理科优势被高分子专业录取,但她在大学里学来学去也没觉得自己对这个专业有什么兴趣。她想先考研算了,可以再给自己几年的时间缓冲,以后的路慢慢再想。

想不到这个时候班长和她说要出国。在苏涵的记忆里,班长经常同她提起国外如何之好,但苏涵没有想过这是班长的计划之一,而且进行的这么快。班长中午和她说他要去加拿大,但说得也是含含糊糊的,她想找他好好问清楚。

短信,电话,班长没接没回。苏涵跑遍了她能想到的校园里的各个角落里,也没有找到班长的踪迹。她于是知道了,班长的未来里没有她的位置。大四本来就是分手的季节,苏涵也坦然接受了。

苏涵晚上在宿舍泡脚的时候想到了何征。那会儿她正急着找班长,没有留意跟着她走了大半个校园的何征。说实话,她好像从未留意过何征。转眼间大学就快要过去了,人们在意的,往往只是身边的那几个人,而剩下的很多同学,虽然同处一个教室几年,却只是扮演了旁观者的角色,在日后的回忆中都不会有什么痕迹,也很难被想起。

但是今天,苏涵感觉出了何征有些不对劲儿。

苏涵寻思着,“他一路跟着我又不说话,到底在想什么呢?”

4

何征思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