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簇拥”,沉闷了一夜的空气,就像一团团潮湿的棉被,即刻裹在身上,让你“酣畅”地呼吸。
开工第一件事是炸甜甜圈,说是甜甜圈,本质在我看来就是炸“油条”,只是把“油条”的两头接起来而且短很多罢了。一个脸盆大小的不锈钢盆,倒23满度的油,放在电磁炉上加热,为了让油加热得快些,一开始温度可以设置高些,用2100c加热,到手放在油面上方感到温热且开始冒烟时开始炸,这时可以把温度降低一点,1600c即可,不然油温太高,“油条”放进去特别容易炸糊。我一般一次炸3个,放进去之后需要根据炸的成色,翻动两面,没错,翻动用的工具正是炸油条的长筷子。一般炸到较深的棕油黄色即可取出。
至于这盆油,当然不是一次性的,炸完之后把这盆油放到烤炉底下(以免被碰翻),第二天继续用它炸,但毕竟每天都会消耗,所以直到感觉油太少,不方便炸的时候,再补进去一点油就可。我本想问问为啥不能每天换一盆,后来想想觉得这个问题太弱智,于是放下了良心。
这个项目始终令我记忆犹新。因为在密闭狭窄的空间内炸,油烟无法排出,辣的人眼睛都睁不开,所以师傅师哥一般都让我去前台小桌子那炸,那是一个根本没有空调气息存在的地方。每天在那炸“油条”的时候,我都会非常小心自己的汗,不能滴到油锅里,免得被溅出的热油烫伤。但摆脱了最初的不适应之后,反而觉得挺好。因为每天炸完3烤盘“油条”之后,首先,整件衣服肯定会汗透,其次,为了避免脸上的汗不小心滴进锅里,一般都会带着口罩,炸完之后口罩的凸出部分会攒出一抔汗(后来,新冠期间人人得戴口罩,可我再也没有找到这时候的感觉。总而言之,早上第一件事完成之后,我就已经“洗过一把澡”了,就好像游泳之前先在淋浴区琳琳水,让身子熟悉熟悉温度和水感一样,炸“油条”就是我每天的“泳前淋浴”。此后的工作就是在“汗水”里自在遨游了。
“后厨”地处“中华第一商圈”之中3级别的商场旁。距它不到五百米,就是仅次于市sk,全国第二,华东第一赚钱的购物中心。所以每天的人流量毋庸置疑,来来往往大多时尚前卫,妆容精致。我对他们通常非常有好感,倒不是因为我是个颜狗,更重要的在于我觉得这些穿着讲究,面容雕刻的人们大概率不会来店里买吃的。如果不小心弄脏了衣服,或者吃完了还得补妆,无论是当天的魅力形象,还是化妆品的价格,为那么一口可有可无不值钱的东西,完全不值得冒险。最怕小孩子路过,他们最容易吵着要吃的。
这种想法起初是希望买的人少,我们后厨压力小点,后来我还真挺希望都别来买的,哪怕我每天多做点也没事。
店门口有几个功能式花坛,就是那种中间是花植,四周可以坐下来休息的那种。
而那些花坛,纪念着当时每周一次的夏夜时光,是我极为享受的记忆。
我师哥是个唱功贼强的街头歌手,一般每个周六晚上会在中间那个花坛进行“演出”。喜欢听他唱歌的人不少,他和他一个唱友在吉他包里先放个几十块钱和零钱,每次引来很多围观的同时,一晚上有时也能赚个一两百块钱,当然偶尔也会引来城管广场管理人员。
据说师哥从小音乐天赋很高,一直想考音乐学院,但一方面文化成绩太差,另一方面家境也不足以支撑他潜心研究音乐。所以专科毕业之后,去s市做汽车销售,但根本原因是想去s市,从一个街头艺人起步,追寻音乐梦想。没想到的是s市,以d路为例,每个街头艺人都有一个“潜领地”,对于外来的同行,不仅唱歌的地点可能已是他人“雀巢”,会被驱逐,更重要的是,一个街头的常驻艺人们通常也很齐心。本身赚钱也不多,还来新人抢饭吃!所以一般外来的“鸠”,会被本地群雀赶走。另一个角度说,即便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