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 / 2)

望山河之君子谋 袭常 2786 字 2020-08-23

一路上蒋晖与沈思嘉倒是有许多话说,蒋晔在一旁听着,大约是大哥哥问他江南的情况,方才有老太太他们在,说话总有顾忌,如今只有他们几个小的,倒是能问得更详细些。

沈思嘉虽说这些年准备科举,却也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父亲是一方知州,他对杭州的情况也颇多了解。如今蒋晖问起,他便说起杭州的情况。

今年实在是多事之秋,春末夏初的时候接连半个月的暴雨冲垮了许多堤坝,好好的田淹了大半,百姓辛辛苦苦种的庄稼没来得及收就这么毁了。地里还有积水,积水排不出去自然也无法重新耕种,虽说父亲已命人带领百姓日夜不停赶工,将地里的积水排出去,又挖了淤泥抬到高处,重新整了田地,但毕竟已经错过了庄稼生长的时机,等到冬天来的时候才勉强收上来一点粮食,重新开出来的田也不够分,每人只能分到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本来南方富饶之地,百姓倒大多不愁温饱,如此一来,竟有大半百姓收上来的庄稼尚不够一家几口果腹,偏偏就是这样,朝廷看他们有了收成,竟催着要补交粮税。

沈思嘉说到这里忍不住叹气‘自古各地发生灾荒,按例该免此地三年粮税,今年灾荒如此严重,朝廷竟还要征收粮税。”他虽未继续说下去,但是话中的担忧和不满是听得出来的。

蒋晖未曾去过南边,却也见过灾年时百姓的惨状,闻言也皱了眉。只是他来时叔父刚给朝廷上了折子要军饷,朝廷忙着征税,大概也有这个原因。

朝廷征税,苦的是南边的百姓;若是不征税,苦的是边境的战士。这税,征还是不征,朝堂之上,想必也不是没有过争论。只是边境西有戎,羌虎视眈眈,北有突厥时常来犯,嘉峪关若破,北边平原再无要塞,敌族便可长驱直入,直取京都,如此一来,朝廷不敢亏待边境士兵,两相权衡,只能将这粮税重重压在已经因灾荒苦不堪言的百姓身上。

此番举措自然有朝廷的难处和考量,沈思嘉毕竟仍是少年,虽中了科举,却尚未入朝为官,恐怕思虑尚不周全,又身处江南灾荒之地,亲眼目睹百姓惨状,对朝廷此举有所不满亦是正常。

“且如此关键时刻,竟要父亲离任回京,新派去的知州未亲眼目睹灾情,自不了解百姓的艰难,如今税收一事完全交给他,只怕也不会体谅百姓的难处。”沈向南任知州五年,外调任期已满,自然该回京,只是偏偏遇上灾年,若是能有他主持征税一事,想必会再与朝廷据理力争,免百姓重负,如今却换了一个并不了解情况的新人,既不了解灾情,亦对当地百姓无甚感情,怎么能指望他会为这些百姓上书减税呢?沈思嘉忍不住忧心忡忡。

蒋晖闻言叹息“朝廷要用钱,自然要派能收上来钱的人去主持此事,沈大人爱民如子,多次上书减免赋税,又怎么会再让他继续主持此事?”蒋晖大约能理解为何要在这样关键时刻将人调走,边境军饷不发,恐生变局,在南边与边境之间,朝廷既做出了选择,以稳住边境为要务,这税自然必须征上来,既做了这等决定,一个爱民如子的知州便不是此刻的朝廷想要的官员了。

沈思嘉长在南边,又因他父亲的缘故与百姓多有交集,此番自然是为百姓鸣不平。

蒋晖身在边境,常年带兵,见多了边境士兵沙场搏命,一去不还,留下一家老小无人照料。

说起来,都是一样可怜。

蒋晖虽身在边境,但每年看叔父一道道折子送上去催着朝廷要军饷,而这军饷却给的越来越少,越来越晚,管中窥豹,由此便知朝廷已经积贫多年,国库空虚,此番伸手找已经深受灾荒之苦的南方要钱要粮也是无奈之举,长久积贫必致积弱,朝廷一弱,则边境危亦。

只是蒋晖不在户部也知道,南方富庶,多年所缴粮税若是真的全进了国库,此刻也不至于如此捉襟见肘。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