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框里打转悠,很难说会有什么出彩的发挥。
但是在徐精卫看来,演员自身在剧情大框架下的自由发挥,本来就是电影很重要的魅力之一!
两个人之间,可以说是严重的理念不合。
并且徐精卫很是怀疑,彭向明这么拍,最后会做出一团浆糊来。
这种事情,当然并不影响两个人之间的交情,而处于对彭向明的尊重,徐精卫也并没有着急地去批评他这样就绝对不行。
他只是细心地在一旁悄悄观察,并尝试把彭向明拍过的这些镜头,在脑子里串成一条线——但是,仅仅这么玩了不到两天,他就不行了。
虽然有剧本在,但剪辑本身就是另外的一项艺术。
你让一个导演,在剪辑师的帮助下,从多达上千甚至两千分钟的各种素材里,最终把一部电影按照线索组合成型,本来就是一项面对实实在在的各种画面,都需要忙碌竟月、艰难选择和重组的工作,现在连画面都没有,纯粹靠脑子幻想进行排列组合,脑子根本就不够用!
由此,他越发怀疑彭向明真的能像他说的那样,在开拍前就把电影“剪辑好了”。
然而,看彭向明的架势,他依然坚持就这么拍。
但他不知道的是,在彭向明看来,《无间道》原版在上映后,固然是获得了极高的口碑和评价,但归根到底,它依然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片。
其中演员的演技固然可夸,但核心原因其实在于剧本,要演好这部戏,对于演员来说,只要演技达标,然后就按照剧本去正常发挥就好了。
发挥太“出色”,反倒违背了它商业片的定位。
观众进到电影院里,坐这一百分钟,只会、也必须是因为这个故事的精彩纷呈和高潮迭起,而爱上了演员的表演,而绝不应该是因为某个演员的出色表演,而爱上了这个故事和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整体大于部分的电影。
一旦本末倒置,错让某个演员“出色发挥”,反而会打乱故事的叙述节奏。
正是因为心里很明白这一点,所以彭向明坚持要求每一个演员都必须做“工具人”,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发挥,而不许给的过量。
再加上脑子里有原版的加持,所以,彭向明完不需要“其他方案”,不需要各种尝试,不需要多拍摄一些备用的素材。
对他来说,就是一遍成。
也因此,当他认为自己掌控住了剧组,明白了一个健康运转的剧组所需要的工作节奏之后,他很快就把整个的拍摄进度条拉得飞快。
完没必要磨磨蹭蹭。
开机十七天,剧组居然拍完了三十天的戏份。
…………
四月十五日,蒋纤纤飞了过来。
她给彭向明带来了《遇见小情歌》这张专辑经过所有的后期处理之后的最终版本,来交给彭向明定夺,是不是可以上市了。
她这首张专辑里的十首歌,有八首都是彭向明在燕京的时候,帮她完成录制的,另外两首,虽然是完交给杜凯杰来监制,但每天的录音结束之后,她也总是会把录音版本发给彭向明,由彭向明点评,指出不足和方向,所以其实也一直都是按照彭向明的意见去处理的。
这次的最终处理版本,彭向明听过之后基本满意,只是要求有两处地方,后期处理的时候修音修得略有些过,要求调回去一些,别的就都没有意见了。
这都是小问题了。
也就是说,到现在就基本上可以说,蒋纤纤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正式完成了。
只差上市销售。
蒋纤纤当然是大松了一口气。
不管是杜凯杰,还是录音师,或者大旗那边的何总他们,都对这张专辑的质量称赞有加,事实上,她自己自从拿到歌本之后,就直觉地意识到,这张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