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 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这首诗写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表达了诗人在新年新春之际,对自己施行新政的美好祝愿。

原本春回大地,当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杨烨家来说,这却不是必然的,硬是被杨福贵这个“暴君”生生地按下了暂停键。新年第一天,天气依旧寒冷,北风还在气呼呼的,到处找人刮大嘴巴子解气。

老人安置好杨烨,然后顶着寒风,出门找杨璐去了。在离家不很远的稻草堆中,她找到了杨璐。经过一番像在地里刨土豆一样的努力,老人有些吃力的蹲下身子,然后望着还没有醒的杨璐。老人用手轻轻揩去了她眼角的泪痕,又拔出了钻进她头发林里的干稻草。老人哈了哈自己冻僵的手,才伸进杨璐的衣服里,“还是热乎的”。

天已经大亮,也许天还没亮。

“落雪了!落雪了!落雪了!”杨璐松开老人的粗手,像一只飞不到更南方过冬的麻雀一样,在稻田里欢呼雀跃着,好像已经忘记了昨晚发生了什么事。

杨璐要是不忘记,都郁结于心,这么多年来遭的毒打、挨的恶骂,累积下来,足够使一个成人崩溃发疯,那就更不用说小小年纪的她了,必死无疑。

鲁迅曾批判“阿q”的“精神胜利法”,批判他的健忘和不觉悟,是不错的,可试想在那个暗无天日、民不聊生的大时代里,对于一个无知的、不自知的底层弱者而言,他不健忘,又能如何?

活着一切都有希望,死了一切无从说起。

“落雪了!”

“晓啊,你走到哪了?”

“你穿的衣服会不会冷啊?”

“我这个老糊涂忘记让你捎上点吃的了,你现在饿不饿啊?”老人喃喃自语。

远处的山开始白了。

白色着急的向老人走来,从远处蔓延到老人脚下,而且迅速爬上了她蜡黄的脸,在她脸上雕刻出一朵朵银色冰花。老人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灰蒙蒙的天地瞬间换上了白茫茫的新装,四下周围一片寂静,偶尔传来几声狗吠声和小孩子的哭闹声。北风没有扰乱雪花飘落的轨道,或许还在温床上睡懒觉,又或许正在某处躲着静静地欣赏雪景,去了昨夜狂妄嚣张的气势,现在乖得像一只小白兔。

烟囱陆陆续续吐出白烟,在无风的情况下,烟柱被村里人强烈的祈愿拉得老长老直。老人们坚信在大年初一的时候灶神老爷会顺着烟柱上天。上天的路应该和人间的路一样,当然越直越好,因为没有谁愿意走费时费事的弯路。

如此一来,灶神老爷就能早些把老人们的需求传达给老天爷。至于是什么需求,灶神老爷应该是了然于心的,不,必须是清清楚楚的,要不然可就辜负了他们的一片片诚心诚意,一阵阵早晚三拜九叩。

在年头年尾的祭拜中,老头子老婆子可是花了血本的,除了在火盆里烧去了一摞摞的冥钱,他们还生怕灶神老爷忘记,恨不得再顺带烧一个算数本和一支铅笔,这样灶神老爷就能用铅笔在算数本上记下他们的种种迫切需求。他们风里来雨里去这些年,深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只是他们招架不住小孙子或者小孙女的号啕哭喊、不依不饶,也曾对不懂事的小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小孩子根本不吃他们那一套,任凭他们说出花来也没用,就是不答应,最后他们也只能就此作罢,只愿灶神老爷不会突然犯老年痴呆病,在老天爷面前什么都说不出来。

“璐璐,别玩了,回家!”

两双旧鞋在大地的白色纸张上加盖着歪歪斜斜的黑色印章。

老人前脚还没来得及跨进家门,就听见了杨烨的哭声。彻夜未眠的老人,全身乏力的躯体不知道被谁注入了一股神力,瞬间来劲,跑得飞快。皮肉里面还在勉为其难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