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到秋天去了。
项目拖期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还是没有强力的人推动。
冰城的住宅能够按期竣工,主要还是角色明确,例如光电科研的住宅,都是张燕在负责。跟得紧,有问题及时解决。
但是在南门项目里,刘璇是权利最大的,甲方代表却是设计院。大家角色都有些错位。ss从未出现,很多事情无法协调解决。
这次成永兴重新介入,虽然他不需要做什么,但是工作重心自然转移。
电子设计院的责权利流畅了起来,其它单位也就积极配合。
虽然刘璇也同样出现,但是她的角色自然就降级了,回归了本来的定位,协调,监督。
虽然是冬天,建筑队无法施工,但是一些室内管道,电气等工作可以继续进行,毕竟底下十几层已经建好。
—————————
这个小区地点很好,面积很大,能容纳12栋高层住宅,一个社区中心,一个小型办公楼。但是一期,住宅只有四栋。
基本设计,抄袭了建工大学的秋林小区。
这批住宅,全部是19层高层。并设有三层的地下车库。底层采用敞开式设计,不设置住户。目的是加强小区的开放性。
在东北采用底层镂空的结构,会对采暖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是对提高社区的活动空间,绿化面积,开放性,安全性都有好处。
后世的商品房,为了利润最大化,底层周围一圈都是商铺,中间是车库。小区彻底被隔离,商业的人流也降低了住宅的档次。
社区中心将安置各种附属设施,例如幼儿园,健身房,游泳池,网球场等,相当的高档。
这么多措施下来,小区还没有建成,就吸引了春城各界的目光。
—————————
房型方面,其中一座是50米到80米的紧凑房型,面向对象是光电系的年轻技术人员。例如新分配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们。
另外3座是大面积住宅,一种是120米的平层,另一种是150米的跃层住宅。
他们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光电系在春城的高管,以及高级技术人员。
在住宅的面积计算上,没有采用所谓的建筑面积,这种奇怪的说法。使用面积是150米的单元,已经相当大了。
房子不论在什么年代,都是绝对的大杀器。
人员换房子的计划,也在春城各高校及机关单位实施。这个计划,受到了各单位的热烈欢迎。
在这个年代,由于历史的欠债,各学校教师员工的居住环境之恶劣,难以想象。林大的教职工宿舍,跟学生宿舍混在一起。
春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经济条件都不算太好,科研任务不多,人员负荷不满,人浮于事,经济压力大。
往光电派一个人,就能解决两个人的住房。派走的那个人,在光电领一套,还能给学校换回一套。
所以,这个小区算是把春城各大高校相关专业的高端技术人员,给一网打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