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积少成多(1 / 2)

重织锦绣 蕙心 2274 字 2020-08-05

路老五家的听了更加欣喜“东家真是行善啊。要是东家直接给银子,那乡亲们还要拿银子去买粮草上交,又要被粮商们盘剥一遍。这一下子,直接支了粮草过去,省事省钱。好多着呢。老头子,这样的好机会我们可是要赶紧跟亲戚们说说啊。”

路老五点点头,又列举了几个他平时就很欣赏,或者是平时帮助过他的乡亲。说完,他对老婆说“他娘,你赶紧收拾一下,我们明儿个一早就回老家,跟乡亲们说说去。”

路老五家的赶紧应下来。第二天,老夫妻带着孙子回到了家里,亲戚们说一下,选了选,自己的女婿也带了来,娘家侄子也带来。等到路老五晚上赶回何记工坊的时候,家里一下子多了七八个年轻人,小小的房子住的满满的。

第二天去见工,经过考核,路老五的女婿,侄子,路老五娘家的侄子,还有几个路家庄的小伙子都通过了考核,成功的进入了新工坊。路老五两口子笑得合不拢嘴。如今,月钱照样发,路老五家里的日子越发的好过,女婿,侄子等亲友又都进了工坊,他们甚至开始盘算是不是在乡间再把积存的银子拿出来买上几亩田地。

像路老五这样的事情,何记可是有很多。所以,新工坊不过是刚刚放开了风声,两千个织工一下子就有七八千人来应征。没有法子,何记工坊的管事们只能现场考较起来这些应征的织工们的技术,拣了一些看着老实一些,活计细密一些的人留下。

忙忙碌碌的,到是搞了五六日。

新工坊建立起来,织工也招收好了之后,就要开工了。一开工,这先进的织机,快速的织布速度,就让原先那些何记的管事,织工们瞪大了眼睛。不过,好在,这样的织机还是织不了像辽绫,闪光缎这样的高级绸缎,只能织普通绸布。所以,原本何记工坊的织工们还是有大作用的。饶是如此,大家也都有了危机感,干活也越发的卖力了。何记工坊和新工坊一时间出产量倒是大了很多。这样一来,不但能供应何记自己的店铺,还有很多剩余所在。

何英华跟着三哥,大哥一起到工坊看了一圈,十分满意。何家不愧是整个大夏最大的绸缎世家,这织工和管事们都是整个大夏最顶级的。这些人帮手建立起来的新工坊可是比她前世草创的那个韩家工坊强太多了。

何英华和管事们谈了一会儿,也觉得累了,就到了工坊的大管事花厅里面坐着喝茶歇息。

何英华对哥哥们说“我们新工坊招来了两千,这就是帮了一千多苏城的百姓完成了军粮税赋。不光是我们,还有吕家,张家的工坊也都招了两千人,。这差不多就是近六千户军粮完成了。可是,我们苏城县是有十万户。需要完税的,也有七八万户。这些人里面,有能力完成的占了不到一成。也就是说,还有九万户完不成。我们才解决了六千户,这可是杯水车薪啊。虽然荣县令对我们的做法十分满意,但是,送佛到西天,我们既然做了,就要做的最好。你们看,还有什么法子,能多帮百姓完税吗?”

何英华的话让何明耀,何明扬都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何明耀说“我们家剩下的银子还不少,买粮草是不成问题。可是这粮草给谁呢?救急不救穷啊。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法子,二妹妹她们不是弄了一个绣坊吗?不但绣一些寝具,还要制作一些箱包。我们的瑞祥坊和丽锦坊生意越发好了,倒是显得货物不足了。前几天,二妹妹,三妹妹总是在我身边说想招一些绣女过来。不如我们家招一些,也用钱粮来提前一年支付?”

何英华点点头说“这倒是一个好主意。我们家不但要招绣女,还要招一些工匠,好做箱包。至于工坊倒是容易,我们不是收了好几个苏家和何进以前弄的宅子们,稍微改造一下就能用了。不过,这我算了一下,也没有一百人啊,帮助一百户,还真的是杯水车薪。”

这倒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