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十里,就进了山,山路蜿蜒曲折,但并不狭窄。
相反,似乎是有人特意将它维护着,虽然没有和城中的道路一般铺着青石板,但也夯实了土,拓宽了路,可容两辆大车并驾齐驱。
一路上,山沟山涧纵横交错,河流奔涌不息,四周更有耸立的山峰,在云雾间若隐若现。
路上有不少行人,大概都是到兴殷寺上香的,或许还有人是去判官庙的。
三人走得累了,见不远处的山道边上,有一个茶棚,其中聚集了不少香客在喝茶,就也走了过去。
在佛寺的周围,僧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一则是因为聚集在这附近的大都是信民。
因为大殷朝定国,受佛家帮助颇多,所以给了佛寺很多便利。
譬如,不仅赐给寺庙土地,还分给每个僧人田地,用作耕种。
二则,许多的贵族、官员,甚至还有平民,会把大量土地施舍给寺院,以表自己的尚佛之心。
就这兴殷寺而言,立寺不过十年不到,已经占地上万亩,周围几十里方圆,大部分农户都在耕作它的土地。
这茶棚的主人是一对老夫妻。
法叶还没走进茶棚,那老头子就迎了出来“法师,一路辛苦,请里面坐,小人有好茶伺候。”
说着,就往里面大喊道“老婆子哎,快上好茶——”
这茶棚非常简陋,一半是用蒙布和稻草搭起来的窝棚,一半在路边的大柳树下,再往里就是山坡的岩壁了。
拢共就放了约莫十来张小桌,还都是用表面略微平整的石头充当的。
老婆子在后面烧茶,老头子在前面迎客。
正在喝茶的十几个香客,见来了一个和尚,纷纷站起来施礼。
法叶合十道谢后,放下书箱,和所有人后退两人分别坐下。
老头子从老婆子手中接过沏好的茶,放到桌上,看了眼法叶的书箱,笑道“法师远道而来?”
法叶微笑道“贫僧从京师而来,到兴殷寺修学。”
“哎呦喂,京师来的高僧!”
众香客一听,立马兴奋了起来。
“老丈,兴殷寺怎么走?”
法叶看了看前方,正好以茶棚这为界,分了一左一右两边。
一条山路向北,一条山路向南。
老头子指了指,道“法师往北直走,过了十里便是兴殷寺了。”
说着,他又指了指另一条“那一条向南的,是去判官庙的。”
“判官庙?”
三人面面相觑,原来判官庙竟然也在这附近。
有个香客开口道“法师,这判官庙可灵验了,供奉的是咱这炎县上一任的县令,崔大人!”
另一个香客道“这崔大人可真是百姓的父母官啊!据说他天生阴阳眼,昼理阳间事,夜断阴府冤,发摘人鬼,胜似神明。生前,就把炎县治理地那是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哇!死后,更是成了泥犁狱中的判官,但凡百姓有冤情的,有求必应!”
“是啊是啊,听说前些年,西山郡有位大娘,她家中独子走失,几年都没有音讯。那大娘跋涉了几百里,到判官庙中述说冤情。回去后的当天晚上就梦到了崔判官,告诉她她的儿子早就死了,尸体就埋在某处。大娘第二日请人去掘,果然从那里挖出一具白骨。虽然年岁已久看不见容貌,但白骨上的长生锁却让大娘将她儿子认出了。”
“还不止呢,”又一位香客插嘴道,“听说这兴殷寺啊,都是崔大人出钱修的呢!我有个亲戚,曾在工地上做账房,据说足足有三万贯的钱粮呢!法师您见多识广,但见过像兴殷寺这般大的规模么?”
这个消息可是彻底震惊了法叶。
“不是说着兴殷寺是朝廷兴资修建的么?”
那香客道“朝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