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牵引着,认知无法发挥作用,就会慌乱。那就是为什么地震地区如台湾和日本,人民需要经常演习。不断地演习,不断重复同样的逃生动作,以至于一连串的逃亡动作,演变成为条件反射作用,而不是反应。
反应需要经过认知处理,然后才有行为。条件反射作用是绕过了认知这一环。这样一来,危险发生的一刹那,你的身体条件反射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回应。
秋平多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在一些公开场合把这一番话,好好的说个普罗大众听,做一番的社会宣导。
然而,整个空服员说明的过程中,最为触动秋平的是讲解氧气罩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的讲解有如当头棒喝,狠狠的敲打着秋平,好像是专门讲给她听一样。
乘搭过飞机的都知道,如果机舱中的氧气和气压出现不稳定的时候,飞机内的氧气罩会从座位上方掉下来。
空服员会教导乘客正确的程序,那就是先为自己戴上氧气罩,然后才去帮助身旁有需要协助的人。要是自己氧气不足导致缺氧晕厥,结果还是一样无法帮助身边有需要协助的人。
有人会觉得此举是自私的表现。请记得,这绝对不是自私,这是必须和理所当然的保命程序。
这个道理很多人可以明白,也能够接受。然而一旦触及到自我关顾,很多人变得迟疑,有所保留,不知可否。
可能对于无条件付出,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有错误的认知吧。
我们会把全然付出等同于罔顾自己的健康和安全,一味地去满足他人的要求,无论在任何情况底下都可以不顾一切牺牲自己。试问一个身心灵疲惫近乎耗竭的人,他已经自顾不暇,还可以拿什么付出给他人呢?
一架燃油用完,油缸空空如也的汽车怎么还能够行驶向前?即便如此,对于先照顾好自己,再去照顾别人这一个立场,很多人在在认知上,仍然无法过关。
当我们对别人的要求说“不”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不好意思;
我们因为某种不得已的情况,必须要拒绝接下工作的时候,愧疚感就会油然而生;
放假休息在家无所事事,只想要闲着好好与自己独处时,我们更加是内疚不已,好像做错事的小孩一样,担心被大人发现。
对于这次的出走,秋平在踏入飞机舱的那一刻,仍然感到一丝的内疚和不好意思。经空服员的讲解,再一次提醒自己,未来要走的路尚远。累了就停下来,歇一歇,那也是无可厚非。
飞机起飞之前,秋平就有了那么多的想法,真好奇,离开家园飞往远方度假,是否真的能够让她好好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