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比试升级(2 / 3)

大宋将门 青史尽成灰 4020 字 2020-05-25

复,西夏未平,四方不安,朕一心求治,奈何手上无人可用,有心无力啊!”

a a a a 范仲淹适时说道“陛下,既然科举是为了朝廷举才,朝廷又需要有用之才,那为何不改革科举?诚如状元郎所言,他家中非是养不起战马,非是买不起弓箭,奈何朝廷不考,他也就不学了。由此可见,科举内容,就是一杆大旗,指引着读书人的方向。且不说汉唐两代,就算立国之初,很多名臣名将也是文武通才,只是有所侧重而已。近几十年来,偃武修文,弄得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骑不得战马,提不起刀剑。假如天下太平,老臣无话可说。偏偏辽国西夏,几十万雄兵,他们可是自幼长在马背上,莫非说每一次辽寇来犯,我们就只能感叹骑射无双,来去如风吗?就不能做点什么吗?”

a a a a 以范仲淹的江湖地位,又是一心谋国,他的话宛如黄钟大吕,发人深省。

a a a a 包括贾昌朝在内,也不能直接反驳,只好说道“方才王大人也承认了,战马难得,很多学子还是有心无力的。”

a a a a 王宁安笑道“贾相公,战马固然不好办,但各地早就有组建弓箭社的倡议,实不相瞒,就拿平县来说,包括妇人在内,每年都要至少抽出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尚武训练,其中弓箭就是重中之重。”

a a a a 晏殊也说道“没错,只要有心,总能找到办法,老臣提议,朝廷在科举取士之时,要多参考几项内容,应该把骑射纳入,不求精通,至少要鼓舞尚武精神,扭转奢靡颓废之风!”

a a a a 图穷匕见了!

a a a a 韩琦和富弼几个人互相看了看,都露出了浓重的忧虑之色。

a a a a 本以为只是一场寻常的比试,结果越弄越多,越来越糟。

a a a a 六艺学堂没有光是吹嘘自己,而是把矛头对准了育才取士,甚至要改革科举!所谋者大!

a a a a 真的按照他们的设想办了,六艺学堂就成了全天下培养人才的楷模,什么四大书院,什么各地的官学私学,一概要给六艺让路。

a a a a 而真正创办六艺学堂的几位老臣名士,就成了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导师,立地成圣,他们的主张就会像孔孟之道一样,成为金科玉律!

a a a a 绝对不行,一定要阻止!

a a a a 问题是怎么阻止?

a a a a 范仲淹在庆历新政的时候,就是大家伙的带头人,晏殊无论在文坛,还是在政坛,都地位尊崇。

a a a a 这俩人重新出山,杀气十足,一点都不讲究礼仪面子。

a a a a 如果真的被他们喷了两句,就没法混了。

a a a a 正在举棋不定的时候,状元郑獬突然站了出来。

a a a a 他很愤怒,就在不到一个月之前,他年轻,潇洒,科场得意,状元到手,即将走向人生巅峰!

a a a a 郑獬做梦都会笑醒。

a a a a 可经过连续三场的比试,他算学不行,会计不行,骑马也不行……完全把他从神坛拉下来了,成了戏台上的配角,最要命的还是个丑角!

a a a a 一想到会被别人指指点点,嘲笑奚落,郑獬就要发疯。

a a a a 他顾不得什么了,悲愤道“陛下,臣不服!”

a a a a 赵祯正在思索着晏殊和范仲淹的话,突然有人反对,好奇道“状元郎,你有什么想法?”

a a a a “启奏陛下,臣以为圣人微言大义,博大精深,纵使潜心苦学,终其一生,也难以领会皮毛!故韩王赵普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臣虽然不敢夸口,经义学问一道,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