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一路向西(1 / 4)

十八万大军西行,一路上旌旗招展,士气昂扬,战马嘶鸣。

子受打了一路瞌睡,估摸着差不多到了桥山附近,才打起精神,令随侍左右的寺人盯着,看啥时候到地方。

不一会儿,有寺人来报:

“陛下,前方见一石碑,上书“古轩辕黄帝桥陵“几个字。”

子受装作惊讶不已,召来商容,问道:“朕闻黄帝乘龙升天,为何此处会有陵墓?”

商容连忙答道:“轩辕黄帝采铜首山,铸鼎荆山,鼎成后,乘龙升天,臣子不舍,便捉住龙须,扯得黄帝几片衣角,黄帝升天后,臣子们就将扯下的黄帝衣冠埋葬在这里,这桥山黄帝陵,便是轩辕黄帝的衣冠冢,只是地处偏僻,山中又有松柏遮天蔽日,鲜少有人知晓,臣也是在写游记时,听辛大夫提及,才得知。”

子受听罢,仰天长叹:“轩辕黄帝乃上古三皇五帝,朕心甚慕之,今日来了这黄帝陵,怎能就此路过?”

说罢,他大手一挥:“传朕诏令,三军在此驻军五日,祭拜轩辕黄帝!”

商容点头,祭拜先祖,是件好事。

虽然随行的都是奴隶,没有礼部官员,但商容在升至丞相之前,是司掌礼乐的大臣,将祭拜的手续摸得门清,倒也不会有冒犯先祖之嫌。

大军停下后,子受再命令士兵解下衣甲,用战袍掬一袍土,十八万人齐卸甲,一夜之间,便在桥山巅,黄帝陵的对面,修起了一座九转祭祖台。

这约二十四米高的夯筑高台,台旁还立了一块石碑,上书“商纣祖台”。

次日,旭日东升,子受下令十八万大军,列队桥山、马家山、印台山。

宫乐四起,“曰商是常”的歌声回荡,将士们个个俯首肃立。

子受则卸下身上的盔甲,挂在一棵柏树上。

这棵柏树据说是嫘祖死之年,黄帝亲手所植,今已亭亭如盖。

柏树旁边有块石头,青石面上镌刻着黄帝的大脚印子,据传向黄帝脚印投铜钱能测运气,投向脚印大拇趾运气则为最好,大吉大利。

子受趁着人多,偷偷扔了枚铜钱,正中小拇指,暗道晦气,这东西不可信,找寺人又要了几枚铜钱,反复试到扔中大拇指后,才独步走向祭祖台。

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四围古柏环抱,台顶高达林表,登临其上,四周景色尽收眼底。

余下将士则一一绕到祭台前面。

此时军中将领已在祭台前恭候多时,默默不语只是垂手肃立。

商容则捧香合到香案,开始唱祭词。

至于三跪九叩啥的是不存在的,这些繁琐的东西早被子受在前几年改人牲、人祀轻简祭祀的时候顺便取消了,蚊子再小也是肉,昏庸值都是这么攒出来的,多年的贫穷下,子受早就学会了勤俭持家。

“天授与祉祺之瑞,圣贤礼乐,启蒙于黄帝之昌,欲揭尘封,底蕴积于青史,守望故土,圣泽昭于苍黄.....”

子受扬手将一杯酒洒在地上,至于祭祀用的瓜果、牲畜是没有的,大军出征,哪会带这些东西。

商容倒是提议过找附近百姓征调一些祭品,以往祭祀历代商王,祭祀轻简一些也就算了,黄帝可是人族共祖三皇五帝之一,既然要祭拜,仪式还是隆重些好。

子受严词拒绝,真要搞个什么隆重祭祀,即使自己下令祭完之后全都还回去,所消耗的东西绝对不少,又是何必呢?

至于会不会有人喷自己不敬先祖,子受压根不在乎,喷就喷呗,谢谢啊!

不过虽然祭品不够,臣子们也有各自的想法。

商容哇得一声,便悲号出来,带头大哭起来。

殷破败等人先是一愣,随后恍然大悟,个个扯着嗓子大放悲声,哭的格外伤心。

祭品不够没关系,十八万大军齐齐